2020年东莞自考经济学考前必做试题及答案(7)
编辑整理:东莞自考网 发表时间:2020-11-14 16:20:07 【大 中 小】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2020年东莞自考经济学考前必做试题及答案(7)
一、 选择题
1、属于内在稳定器的项目是( )
A、政府购买; B、税收; C、政府转移支付; D、政府公共工程支出。
2、属于紧缩性财政政策工具的是( )
A、减少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B、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和减少税收; D、增加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
3、如果存在通货膨胀缺口,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A、增加税收; B、减少税收; C、增加政府支出; D、增加转移支付。
4、经济中存在失业时,应采取的财政政策是( )
A、增加政府支出; B、提高个人所得税;
C、提高公司所得税; D、增加货币发行。
5、通常认为,紧缩货币的政策是( )
A、中央银行买入政府债券; B、增加货币供给;
C、降低法定准备金率; D、提高贴现率。
6、紧缩性货币政策的运用会导致( )
A、减少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 B、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C、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D、增加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7、法定准备金率越高( )
A、银行越愿意贷款; B、货币供给量越大;
C、越可能引发通货膨胀; D、商业银行存款创造越困难。
8、对利率最敏感的是( )
A、货币的交易需求; B、货币的谨慎需求;
C、货币的投机需求; D、三种需求反应相同。
9、在下列哪种情况下,紧缩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将削弱?( )
A、实际利率很低; B、名义利率很低;
C、实际利率很高; D、名义利率很高。
10、 在凯恩斯区域内( )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
C、货币政策无效; D、两种政策同样有效。
11、 在古典区域内( )
A、货币政策有效; B、财政政策有效;
C、货币政策无效; D、两种政策同样有效。
12、 双松政策国民收入( )
A、增加较多; B、增加较少; C、减少较多; D、减少较少。
13、 双紧政策使利息率( )
A、提高; B、下降; C、不变; D、不确定。
14、 松货币紧财政使利息率( )
A、提高很多; B、提高很少; C、下降很多; D、下降很少。
15、 松财政紧货币使国民收入( )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确定。
二、 判断题
1、降低贴现率将增加银行的贷款意愿,同时导致债券价格下降。( )
2、内在稳定器能保持经济的稳定。( )
3、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都可以与一般客户有借贷关系。( )
4、商业银行体系所能创造出来的货币量与法定准备率成反比,与最初存款成正比。( )
5、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的目标是实现物价稳定。( )
6、中央银行购买有价证券将引起货币供给量的减少。( )
7、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和货币主义货币政策是相同的,都是通过货币供给量来调节利率,通过利率来影响总需求。( )
8、提高贴现率和准备率都可以减少货币供给量。( )
9、收入政策以控制工资增长率为中心,其目的在于制止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 )
10、 工资指数化是按通货膨胀率来调整实际工资水平。( )
三、 简答题
1、为什么边际消费倾向越大,边际税率越小,财政政策的效果越小?
2、在价格不变条件下,为什么增加货币供给会使利率下降?
3、什么是补偿性财政政策?
4、扩张财政对萧条经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四、 分析说明题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有何区别?
2、IS曲线和LM曲线怎样移动才能使收入增加而利率不变?怎样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才能做到这一点?
3、在经济发展的不同时期应如何运用经济政策?
五、 计算分析题
1、设消费函数C=100+0.75Y ,投资函数 I=20-3r,货币的需求 L=0.2Y-0.5r,货币供给
M=50。(1)求IS和LM曲线的函数表达式;(2)求均衡产出和均衡利率;(3)若政府购买增加50,求政策效应。
2、设IS曲线为 LM曲线为
求:(1)均衡产出和均衡利率;(2)政府购买增加50的效应;(3)货币供给增加20的效应。
3、假定某银行吸收存款100万元,按规定要留准备金15万元,计算:(1)准备率为多少?(2)能创造出多少货币?(3)如果准备金增至25万元,能创造多少货币?
4、设债券的收益为20万元,利率为5%,计算此时的债券价格为多少?如果利率上升为8%,债券价格又为多少?
本文标签:东莞自考 经济类 2020年东莞自考经济学考前必做试题及答案(7)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dongguanzikao.com)
《东莞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