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十四
编辑整理:东莞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12:28:48 【大 中 小】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普通心理学名词解释
1. 诱因:环境中能引起动机的物体或条件的作用成为诱因。
2. 注意:注意是人的心理(意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志向和集中。
3. 指向性:所谓指向性,是指每一瞬间意识对一定对象的选择及跟踪。
4. 集中:所谓集中,是指意识对所选择的对象给以贯注和维持。
5. 无意注意:无意注意是无预定的,不需任何意志努力的注意,往往是不由自主地自然的发生的主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一种初级的被动的主意。
6. 有意注意:有意注意是自觉地、有预定目的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也译作随意注意。
7. 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是指在同一时间内意识能清楚地把握对象的数量,又称注意的范围。
8. 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是指注意长时间的保持在某种事物或活动上的能力。这是注意在时间上的特征,也是注意的持久性。
9. 分心:分心是心理活动离开了当前应该指向和集中的事务,而被无关的事务所吸引的状态。
10. 注意的转移: ~是根据当前任务的要求,有意识的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的能力。
11. 注意的分配:~是指在同时进行两种或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
12. 感觉:感觉是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13. 感受性:是指个感受器对适宜刺激的感受能力。它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度量的。
14. 绝对感觉阈限: 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称为~.
15. 绝对感受性:觉察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称为
16. 差别感觉阈限(差别阈限): 心理学家把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做差别感觉阈限,简称差别阈限。也叫最小可觉差,用j.n.d符号表示。
17.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刺激,反映外界事物属性的感觉属于外部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皮肤感觉。皮肤感觉中有区分为触觉、温度觉、痛觉和振动觉等。
18. 内部感觉:接受有机体内部刺激,反映身体的位置、运动和内脏器官的不同状态的感觉称为内部感觉。属于这一类感觉的有:运动觉、平衡觉和内脏感觉(机体觉)。
19. 反射:反射是有机体在神经系统地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问答。
20. 反馈:反馈亦称回授,是指在反射活动中效应器的活动结果又作为一种新的刺激返回传送到神经中枢,是中枢及时获得效应器反应的情报(反馈信息),从而更有效的调节效应器的活动。
21. 反射弧:实现反射活动的神经通路(神经结构)称为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反射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
22. 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个体在后天的生活环境中,通过模仿、学习、训练而习得的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基础上形成的。
23. 第一信号系统:凡是以直接作用于各种感官的具体刺激物为信号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统,称为第一信号系统。
24. 第二型号系统:以语言为信号刺激所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为人所独有。
25. 需要:对对象的欲求称为需要。它是有机体对延续和发展其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的反映
26. 动机:引起个体活动,维持已引起的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一定目标进行的一种内在过程。是需要、驱力、诱因、情绪等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27. 刺激:外界事物对感觉器官缩放生的作用。
28. 大脑皮层:人类的大脑成卵圆形,外表被灰质细胞层覆盖(2-5毫米),称为大脑皮层。
29. 动力定型:是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
30. 痛觉: 痛觉是由伤害性刺激作用与机体所引起的感觉。痛觉遍布全身的皮肤和所有的组织中,是有机体的一种保护性机能。
31. 补色律:每一种色光都有另一种色光同他混合而产生非彩色,即白色或灰色,那么这两种色光称为互补色。
32. 中间色律:两个非补色的光混合,可产生一个新的混合色,介乎两色之间的中间色……
33. 代替率:只要感觉上是相似的颜色,不管它们的光谱组成是否一样,在颜色混合中具有相同的效果,彼此可以相互代替。
34. 色觉缺陷:色觉缺陷是指辨色能力异常。分为色弱、局部色盲和全色盲。
35. 适应:是应是指感受器在同一刺激物的持续作用下,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
36. 暗适应:视觉感受器在暗环境下对弱光的感受性不断提高的过程叫做~.
37. 后象:后象是刺激作用停止后,暂时保留的感觉印象。
38. 正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同的后象为~.
39. 负后象:与刺激物性质相反的后象为负后象。
40. 闪光融合频率(闪光临界频率)c.f.f:恰好能引起闪光融合的最小断续刺激频率。
41. 闪光融合闪烁的光刺激,当其中闪烁频率达到一定值时,不再产生闪烁感,这就是闪光融合。
42. 感觉对比:同一分析器受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感觉对比。
43. 联觉:是指一种感觉兼有别种感觉的心理现象。
44. 知觉:知觉是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在人脑中的反映。
45. 定势: 定势是指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的准备状态,它决定着同类后继的心理活动的趋势。
46. 双眼视差:当注视一立体对象时,左眼看物体的左边多些,右眼看物体的右边多些,这样立体物体在两眼网膜上的视象有了差异,这种差异叫做双眼视差。
47. 生物钟:生物钟是指人体和生物体内按一定时间出现一定生理行为的周期。
48. 似动知觉物体在空间没有位移而被知觉为运动,这种现象叫做似动现象或动景现象φ现象。
49. 记忆:记忆是过去的在人们头脑中的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50. 表象: 在记忆中所保持的客观事物的形象,一般称作记忆表象或简称表象。它是对以往感知过而当前不再面前的事物的心理浮现。
51. 遗忘: 遗忘是对识记过的内容既不能回忆也不能再认,或发生错误地回忆和再认。
52. 前摄干扰: ~是指先前学习的资料对识记和回忆后学的材料的干扰作用。
53. 倒摄抑制: ~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和回忆先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54. 联想: ~是由一种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活动。
55. 求同思维(聚合思维): ~是把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从已知条件出发,找出一个共同的正确的方案或答案的思维,也称为聚合思维。
56. 求异思维(发散思维): ~又叫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出发,沿着各种不同的途径思考出多样性的答案和思维。
57. 问题的解决:~就是从初始状态经过问题空间进行一系列搜索,最终达到目标状态的过程。(河内塔)
58. 迁移: ~是已经学过的东西在新的情况中的应用,或者说已有的知识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
59. 原型启发: ~是从其他事物中看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对思维具有启发作用的事物叫做原型。
60. 定势: ~是主体对一定活动的一种预先的心理准备状态,他决定着后继同类心理活动的趋势。
61. 想象: ~世人对头脑中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62. 语言: ~是以语音或字形为物质外壳,以词汇为基本单位,以语法为构造规则的符号系统。
63. 言语:是人们在各种交际和活动中应用语言的过程。
64. 内部言语: ~是非交际性言语,即对自己发出的言语,它是思考问题时用来支持思维活动的一种语言,或者说是一种不出声的自问自答的言语形式。
65. 情绪情感:~是人对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脑对客观事物与主体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66. 表情: ~是情绪的主观体验的外部表现模式。
67. 表情的生物性:~是指表情的先天性、可遗传性以及生而具有的表达情绪的能力。
68. 基本情绪:人们把快乐、愤怒、悲哀和恐惧列为基本情绪,又称原始情绪。
69. 心境(心情): ~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而又具有渲染性的情绪体验状态,通常也叫“心情”。
70. 激情: ~是一种强烈的、暂短的、爆发式的情绪状态,有明显的外部表现。
71. 应激:~是指由于出乎意料的紧迫情况所引起的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72. 高级情感:人对具有一定文化价值或社会意义的事物所产生的复合情感称为~.按内容可分为道德感、美感、理智感以及宗教情感母爱等,它是人类所独有的。
73. 意志:~是人们自觉地确立目的,支配行动,并通过克服困难和挫折,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74. 意志的自觉性:~是指对其行动的目的及其社会意义有正确而深刻地认识,并能自觉的支配自己的行动,使之服从活动目的的品质。
75. 意志的果断性: ~是指一个人能迅速有效的不失时机地采取决断的品质。
76. 意志的坚韧性: ~又叫顽强性或毅力,是指在执行决定的过程中,以坚持不懈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难,不达目的是不罢休的品质。
77. 意志的自制性:自制性即自制力,是指一个人善于管理自己的能力。
78. 能力:~指顺利而有效地完成某项活动所必须的个性心理特征,它是一般人都具有的心理现象。
79. 才能: 各种能力的结合就叫才能。
80. 天才:心理学上把某些能力的完美结合成为天才。
81. 智力:智力通常叫做智慧,指人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82. 智商: 所谓智商是指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出的代表儿童智力水平的相对数量指标。其计算公式为:智商(IQ)=(智利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83. 素质(天赋): 所谓素质又称天赋,是个体生来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感觉器官、运动器官及脑神经系统。素质主要是遗传得来的,但素质并不完全是遗传的结果。
84. 气质: ~是一个古老的概念,是在人的行为中所表现出的典型而又稳定的心理活动动力特征的综合。
85. 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稳定性和指向性。
86. 性格:是一个人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中所表现出来的人格特征。性格一词原意指印记、制图、标志。
87. 人格特质: 美国人格特质理论创始人阿尔波特(G.W.Allport)认为:特质是构成人格结构的基本单位,它是人对环境刺激反映的一种内在的行为倾向性,这种倾向性是个人遗传因素和环境相互作用下形成的。
88. 共同特质:是同一文化形态下的人们所共有的行为倾向。
89. 个人特质: ~是个人所独有的,代表个人的性格倾向,它主要决定人的行为方式,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人格差异。
90. 枢纽特质:这是个人最重要的特质,影响个体一切行为的性质,几乎渗透到个人全部生活的所有方面。
91. 核心特质: ~代表一个人的主要行为倾向,它决定一类行为,但不是所有行为。
92. 次要特质:只在特殊场合下才出现的行为倾向,是个人无足轻重的特质或者说是一个人的独特的偏好。
本文标签:东莞自考 教育类 自考普通心理学串讲笔记十四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dongguanzikao.com)
《东莞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