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东莞自考网!本站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http://eea.gd.gov.cn/)为准。 登录 网站导航

东莞自考网

咨询热线:177-2280-6683

自考办电话 | 在线提问 | 公众号

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资料五

编辑整理:东莞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05:46:25   【 】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第二讲 茅盾研究中和矛盾

  学习目标:

  1、茅盾前后期的文学主张;

  2、《子夜》的成就;

  3、茅盾创作的艺术风格;

  学习内容:

  一、茅盾的生平、经历;

  二、茅盾的文学主张及形成的原因

  1、早期的文学主张:茅盾是“人生派”的倡导者,要求文学表现人生,指导人生,对于人生要有意义;

  2、30年代后的文学主张:一方面主张小说应有政治功利性,担当起唤醒民众的重任;另一方面主张小说应真实地描写人生,反对把小说写成宣传大纲;由此而形成在创作上表现出政治倾向(理性)与生活的真实性(情感)的矛盾。

  3、原因:

  (1)茅盾是以历史代言人的姿态进入文坛的,必然主张文学要对时代和社会作出反映。

  (2)较早地接受马克思主义学说,有深厚的社会科学理论修养;

  (3)有开阔的思想、生活和艺术视野;

  (3)适应30年代生活内容的变化;

  (4)受外国作家,特别是托尔斯泰的影响;

  三、茅盾创作的成就

  (一)开始新的文学范式。

  30年代,茅盾是小说领域里的代表,创作了《子夜》、《春蚕》、《林家铺子》等小说,这些小说是属于一种全新的革命现实主义文学模式,是在五四“人生派”的现实主义精神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小说主要依靠理性分析来开拓形象的深度的创作方法,从典型环境来解释并塑造典型人物,在戏剧性的情节中突现人物性格及其成长史的写法,并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影响深远。

  这类小说与五四时期张扬个性的“为人生”的小说不同,它是以全景式的方式反映正在发生的社会现实为主,所以与五四时期的小说划分开来,成为一个新的文学时代的标志。

  后来人们把这种小说称之为“社会分析小说”。

  社会分析小说的特点:

  (1)具有鲜明的理性色彩;

  (2)人物大多具有典型性和阶级性;

  (3)故事情节的发展与当时的社会矛盾直接相关;

  (二)茅盾小说的艺术风格(以《子夜》为例说明)

  1、在题材的选择上,注重其时代性和重大性,追求“巨大的思想深度”与“广阔的历史内容”;

  《子夜》大规模地描写中国社会,反映出整个大时代的全部丰富性和复杂性:

  (1)帝国主义侵略下30年代经济大崩溃中的买办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生死搏斗;

  (2)农民的爆动、中小城镇商业的凋残、市民阶层的破产;

  (3)知识分子的苦闷与毫无出路;

  (4)民族意识的初步觉醒与爱国抗日运动的最初发动;

  2、人物形象塑造上,表现为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茅盾认为,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历史客观条件、客观环境造成了人的特点,所以,茅盾总是从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及其变化中来突现人物性格及其发展,特别注重人物的经济关系及经济地位的变化;

  吴荪甫的基本特征是似强实弱、外强中干,他所处的社会环境:

  (1)与官僚资本家赵伯韬的关系;

  (2)与工人的关系;

  (3)与农民的关系;

  在这样一个复杂的社会关系以及特殊的时代,吴荪甫的性格有着不可克服的矛盾:

  一方面是自身具有浓厚的封建性,造成他处于孤立的位置;另一方面中在与买办资产阶级的搏斗中,感到政治、经济上的软弱无力,这种软弱性投影在他的心灵、性格上,形成了本质上的软弱;

  吴荪甫的悲剧命运说明了:在帝国主义的统治下,中国民族工业是永远得不到发展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是永远不可能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

  吴荪甫性格的复杂性引走了阅读感情的复杂性:

  (1)他是一个自私、贪婪、专断、残酷、内心平庸的民族资本家;

  (2)他身上体现出的强悍的生命力是我们柔弱的民族性格中所缺乏的,是中国要实现现代化所不断呼唤的人物。所以,他失败的结局自然引起读者的同情。

本文标签:东莞自考 学习笔记 自考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资料五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dongguanzikao.com

本文地址:http://www.dongguanzikao.com/xxbj/1837.html


《东莞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东莞自考-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