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及模拟题10
编辑整理:东莞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05:45:42 【大 中 小】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引言: 江泽民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强调,中国要“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并全面、深刻地阐明了我国对外工作的各项方针,充分表明我们党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的高度重视和继续坚持这一政策的坚定决心。
一、章节结构与内容提要:
第一节 新时期我国外交战略的基本目标和原则
――介绍当前国际局势的新变化和新发展以及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和基本原则;
第二节 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主要讲述中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及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二、重难点分析:
1、新时期国际局势的新变化和新特点:
世界大战可以避免,维护世界和平是有希望的;和平与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至今一个也没有解决。
2、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
邓小平和我们党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主题的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涵义:
一是和平与发展是当前世界形势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
二是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我们面临解决的两个重大课题。
在人类面临的这些全球性的问题中,最具有战略意义、对整个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影响最大的两个根本性问题就是和平与发展。其它问题的解决归根到底都取决于和平与发展这两个问题的解决。
3、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首要目标和善本原则:
争取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
(1)因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主题,致力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国际局势的发展变化提出的要求,符合当今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2)中国的历史和国家性质决定了中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是和平与发展。
(3)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中国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邓小平反复论述了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同我国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关系:
(1)和平是建设的前提,要建设,没有和平环境不行。
(2)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各国之间在经济上的联系加强、依赖加深。在这样一个国际环境下发
展经济,必须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和学会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
(3)中国的发展反过来会进一步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中国外交的一贯政策。
4、我国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
(l)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应包括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两个方面的内容
(3)合理改革联合国机构。
5、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要内容:
我国倡导的国际政治新秩序的内容包括:
建立同以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基础的旧秩序根本不同的崭新的国际秩序;各国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国际社会的平等成员,都有权参与协商解决世界事务,摒弃以大欺小、以强凌弱、以富压贫和由一两个大国或几个大国垄断国际事务;各国都有权根据本国国情选择自己的政治制度、意识形态和发展道路,反对干涉别国内政;反对把某种特定的发展模式强加给别的国家;各国相互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必须坚持国家间的争端应通过和平谈判合理解决,反对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武装人侵和用战争手段解决国际争端。
我国倡导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内容包括:
各国有权选择符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制度、经济模式和发展道路;各国有权对本国资源及其开发实行有效控制;各国都有权参与处理国际经济事务;发达国家应尊重和照顾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和需要,在提供援助时不应附加任何政治条件;加强南北对话和合作,在商品、贸易、资金、债务、货币、金融等重要经济领域作出必要的调整和改革,做到经济上互惠互利。
我国倡导的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代表了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是我国现代化建设所希望的国际环境。尽管由于现阶段搞霸权主义、主张强权政治的大国还占有较大的优势,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不可能一帆风顺,但我们坚信,经过国际社会长期而艰苦的努力,这个目标必定会实现。
6、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危害和表现
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和抬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美国明确提出和加紧构筑其独霸世界的单极格局,为美国的政治经济利益服务;
(2)美国继续坚持冷战思维,通过不断扩大、强化和调整其军事同盟,加强其对世界重要战略地区的控制;
(3)美国提出庞大的防务计划,西方主要大国加快扩充军备;
(4)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宣扬“人权高于主权”论,打着维护人权和人道主义干预的旗号,肆意干涉主权国家的内政,甚至不惜动用武力。
为了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作坚决的斗争,邓小平在积极倡导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同时,明确反对美国建立单极格局和借口人权问题干涉主权国家的内政。
三、基本概念简释:
1、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12月我国政府在同印度就两国在中国酉藏地方的关系问题的谈判中首次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内容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这五项原则,作为处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的关系准则和一切国家之间的关系准则,不仅反映了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而且也适应了现代国家关系发展的需要。
3、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简言之就是为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为了世界和平与发展,对一切国际事务,我们都是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进步。
4、 国际秩序――是与一定历史时期世界格局相适应的处理国际事务、国家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
5、第三世界――源于毛泽东同志对国家的划分,美苏为第一世界,其它发达国家为第二世界,中国等其它亚非拉发展中国家为第三世界国家。
四、自测题:
一、填空题:
1、( 、 )既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又是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2、( 和 )是帝国主义对外政策的本质特征。
3、中国外交的根本原则是:( );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 );中国对外政策的首要目标:( );中国外交的基本立足点( )。
二、简答题 :
1、中国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主张有哪些?
2、中国政府关于人权问题的主张有哪些?
3、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存在和抬头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
三、论述题:
1.简述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主要内容。
2.为什么必须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第十章自测答案
一、填空题:
1、和平与发展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3、独立自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争取世界和平与发展、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
二、简答题:
1、(1)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国际政治新秩序和国际经济新秩序这两个方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应同时建立。
(3)合理改革联合国机构。
2、(1)国家主权高于人权,国家主权是维护和保障人权的前提;
(2)反对借口人权问题干涉主权国家内政。
3、(1)美国明确提出和加紧构筑其独霸世界的单极格局,为美国的政治 经济利益服务。
(2)美国继续坚持冷战思维,通过不断扩大、强化和调整其军事同盟,加强其对世界重要战略地区的控制。
(3)美国提出庞大的防务计划,西方主要大国加快扩充军备。
(4)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宣扬“人权高于主权”论,打着维护人权和人道主义干预的旗号,肆意干涉主权国家的内政,甚至不惜动用武力。
三、论述题:
1、答: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周恩来的外交思想,并根据时代主题的转换和国际形势的新特点,进一步丰富了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
(1)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木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它主要体现在:坚持把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真正的不结盟,不参加任何国家集团和军事集团;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2)维护和平。我们的对外政策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我们把争取和平作为对外政策的苜要任务。维护和平主要体现在: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2、答:(1)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是威胁世界和平和阻碍发展的主要障碍。一些西方国家及其军事集团坚持要把它们的政治经济制度和价值观强加于别国,到处干涉别国内政,甚至悍然武装入侵他国。
(2)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断干涉我国内政,企图阻碍我国发展。他们不喜欢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千方百计地利用所谓的人权问题、西藏问题、台湾问题等千涉我国内政,破坏我国领土完整,并妄图对我国进行渗透、颠覆、分化和西化。
因此,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始终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重斗争,是我国对外政策的纲领。
本文标签:东莞自考 学习笔记 邓小平理论概论复习重点及模拟题10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dongguanzikao.com)
《东莞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