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东莞自考网!本站非政府官方网站,官方信息以广东省教育考试院(http://eea.gd.gov.cn/)为准。 登录 网站导航

东莞自考网

咨询热线:177-2280-6683

自考办电话 | 在线提问 | 公众号

自考中文专业写作简答题总结七

编辑整理:东莞自考网 发表时间:2018-05-23 05:46:45   【 】    [添加招生老师微信]


立即购买

《自考视频课程》名师讲解,轻松易懂,助您轻松上岸!低至199元/科!

  1.提炼、深化文章主题的时候,应该怎样理解、处理事物自身性质特点的客观性与作者观察、认识问题的主观能动性这两者间的关系?

  答:两者应该有机结合,而不能机械分割。文章主题的提炼、深化,既要准确地把握、反映事物自身的性质特点,不能凭空想象、胡编乱造,又要有作者自己的深刻理解和独特发现,不能照抄照搬,人云亦云。

  2.为什么说明一般要排除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

  答:这是说明对象的科学性所决定的。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会干扰。影响说明内容的科学性,并使之变形和扭曲。因此,说明一般要排除作者的主观感情色彩。

  3.为什么说语境性是文章语言最突出的特点?

  答:理由有二:(1 )文章语言是特定语言环境中的语言,离开具体语境的语言不是文章的语言,也就谈不上是否准确、简练、生动、适体等等。

  (2 )受语境的规定或制约是文章语言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富有表现力的一个主要原因。广义语境制约着文章语言的使用;采用不同语体,或者语言使用者(包括作者和作品中的人物)的主观条件有别,文章语言便会表现出不同特点和姿态。狭义语境即上下文同样制约着文章语言的使用,可使相同的词语产生不同的意义或色彩。

  4.什么是直接导语和延缓性导语。

  答:直接导语,是用简明扼要的文句,开门见山地把消息中最新鲜、最重要的内容放在第一句或第一段,起着“立片方以居要”的作用。延缓性导语则不急于在开头第一段中“端”出消息的精华,而是用鲜明活泼、形象生动的语言“逗引”读者的兴趣。

  5.消息在写作要求上对内容必须完全真实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消息的内容必须完全真实,是指消息所报道的具体内容而言,指新闻的“微观真实”。就是说构成消息“五要素”必须绝对真实,所反映的事件的起因过程、环境和其它条件以及最后结果都不允许虚构或任意扩大;消息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都必须是当事人所述,或有其它确凿可靠的来源。“五要素”都要经得起核对。

  6.为什么说学术论文是议论文中的“重型武器”?

  答:因为学术论文有独特的、专业性很强的研究对象和表述内容,要求它有较高较强的理论性和学术性。它的形式也不能像一事一议的短论和匕首投枪式的杂文那样灵活多样,而是要有比较充分的论述和相对系统、完整的基本体系和框架。将学术论文称为议论文体中的重型武器,就是指它的论题较有科学价值,篇幅比较宏大、材料准备比较全面、丰富而选择又要求严格,论述层次具有较高的逻辑性等特点而言的。

  7.通讯的写作要求是什么?

  答:通讯的写作要求包括:

  (1 )选好典型,开掘主题。通讯的主要任务,是不失时机地向人民群众报道近期出现的新人新事、新、新气象。这些报道内容,不仅要绝对真实,而且要有意义,有价值,即能够比较鲜明集中地反映出某些社会现象的本质,体现时代精神,或是引起人们的思考,回答广大读者普遍关心的问题。

  新闻写作者的选择典型,开拓主题,既要靠调查研究,深入采访,又要靠繁税的眼光和敢于把自己的笔及时伸向生活斗争的“漩涡”的勇气。

  (2 )写活人物,展现精神。在通讯写作中,大都是把新闻人物作为报道中心。即使是事件通讯,也离不开写人;因此,写通讯报道,要用心刻画人物形象,努力把人物写好。

  (3 )结构灵活,手法多样。无论是文章内容的组合形式,还是具体表述手法,通讯都有更大的灵活多样性。就拿文章的开头而言,有的通讯可以像一般的消息导语那样,从这一新闻的有关背景和主要事实讲起。有的重视细节描写,甚至像电影的蒙太奇手法,通过画面与画面的组合、比照、引导读者得出应用的结论。不管哪种写法,只要准确地把握新闻材料的自身特点,又有体现作者的独特创造性,都能收到好的效果。

  (4 )即事生议,情理交融。通讯写作,以叙述为主。但是一篇好的通讯,不仅要叙述得法,还应有恰到好处的评、议和恰如其分的抒情。精辟的评、议,直挚的抒情,可以使人物、事件增添光辉,可以生动有力地揭示和深化原有材料的意义。要想把通讯写得丰满,成为“血肉之躯”,使通讯既有思想性,又有可读性,必须综合使用多种现方式。要熔形象、感情、哲理于一炉,汇文学性与真实性于一体,才能达到教育,感染受众的目的,才能发挥通讯的应用作用。

  8.游记拓展意境的途径很多,从总体上说,应该如何理解意境的产生。

  答:游记的“意境”生成,并不是客观事物自然的形象显示,而是作者的胸襟情怀或审美感受的酿成。当主观的思想感情因素能以“含而不露,溢而不流”的形式自然、有机地渗透在具体生动的形象描述之中的时候,也就是“意境”生成的开始。

本文标签:东莞自考 学习笔记 自考中文专业写作简答题总结七

转载请注明:文章转载自(http://www.dongguanzikao.com

本文地址:http://www.dongguanzikao.com/xxbj/2390.html


《东莞自考网》免责声明:

1、由于考试政策等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最终考试信息请以省考试院及院校官方发布的信息为准。

2、本站内容部分信息均来源网络收集整理或来源出处标注为其它媒体的稿件转载,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邮箱:812379481@qq.com

东莞自考-便捷服务